绝景宝库―和歌之浦

潮落时会出现滩涂,时时刻刻都在闪烁变化着;潮起时,滩涂则变为一片汪洋。在阳光照射下,古老石桥在水面上投下影子。环抱海湾的大山上的樱花竞相开放,与寺社殿宇相映成辉,引入海水的庭园被新绿包围,透过满山红叶窥见的海湾碧蓝如玉。举办祭典时,五彩缤纷的游行队伍缓缓穿过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的街道。和歌之浦海湾的景色在不断变化,一刻都没停留过。万叶诗人为此作诗咏叹,欲将此景带走,此后和歌之神便留在了此地。“和歌之浦”孕育了诸多艺术文化,形成了深厚的历史底蕴,至今仍让人醉心不已。

纪州东照宫

重要文物(建筑物类)
东照宫7栋建筑

此神社由纪州藩(“纪州”现为和歌山县一带;“藩”类似于中国古代诸侯国)首任藩主德川赖宣于元和7年(公元1621年)创建,供奉其父――江户幕府创始人德川家康为神。神社殿宇装饰之华丽可与日光东照宫比肩,故被誉为“关西日光”。参拜通道两旁排列着纪州藩家臣献纳的石制灯笼。大型例行祭典“和歌祭”始于神社创建初期,是将江户时代的文艺、风俗等传承至今的“历史画卷”。

和歌浦天满宫

重要文物(建筑物类)
天满神社本殿/楼门/末社2座建筑

始建于康保年间(公元964-968年),供奉着学问之神-菅原道真。直到“关原之战”(公元1600年)后,浅野幸长被派往纪州,并于庆长11年(公元1606年)重建此神社。带有华丽装饰的殿宇出自于后日升为江户幕府大栋梁(建筑部门总监)的平内政信之手。从楼门回头看,可将和歌之浦海湾至纪伊水道海峡的美丽风光尽收眼底。

玉津岛神社

和歌山市指定文物(建筑物类)
玉津岛神社本殿

神龟元年(公元724年),圣武天皇驾临纪伊国(现和歌山县一带)时,看到滩涂对面绵延不断的玉津岛山的景致,为之感动,于是下令派人守护此景区。进入平安时代(始于公元794年)后,玉津岛神社供奉衣通姫为神――她被奉为“和歌之神”,从此以后众多诗人将和歌(一种短诗)作品献纳于此。殿宇在关原之战(公元1600年)后由被派到纪州统治此地的浅野幸长重建,后来又由纪州藩首任藩主德川赖宣进一步完善。

海禅院多宝塔

和歌山市指定文物(建筑物类)

玉津岛6座岩石山峰中,妹背山位于最前方。纪州藩首任藩主德川赖宣之母养珠院为了其夫德川家康逝世32周年忌而到此献纳经石,将其埋在地下。明历元年(公元1655年),德川赖宣在此建造多宝塔祭奠母亲,并修建三断桥、观海阁,整修妹背山,以便民众到此欣赏海湾滩涂景致。

不老桥

和歌山市指定文物(建筑物类)

不老桥始建于嘉永4年(1851年)。纪州藩第10任藩主德川治宝在祭奠德川家康的东照宫例行祭典“和歌祭”举办之际建造此桥,作为德川家族及东照宫神官的通道――“御成道”。桥梁拱顶部分由肥后熊本(现熊本县熊本市)的石匠制作,而带有云形浮雕的勾栏(栏杆)部分则出自纪州汤浅(现和歌山县汤浅町)的石匠石屋忠兵卫之手。

盐灶神社

和歌山市指定文物(建筑物类)

玉津岛山之一的镜山山麓,有被波浪侵蚀而成的一个大岩洞,里面供奉着盐槌翁,他主管海潮起落、制盐产业、顺产、子孙繁衍等。曾经在“滨降神事”祭祀活动中,来自纪之川上游丹生都比卖神社的神舆(神轿)被安放于洞中,故被称为“舆之窟”。旁边的奇石山峰被叫作“加罗岩”,海浪不断拍打其峭壁的景致被列为“和歌之浦十景”之一。

纪三井寺(护国院)

重要文物(建筑物类)
护国院楼门/多宝塔/钟楼

始建于宝龟元年(公元770年),由唐朝僧侣为光上人开创。由于院内有3眼泉井(清净水、扬柳水、吉祥水),故被命名为“纪三井寺”。此寺被列为“西国三十三所观音灵场(观音菩萨圣地)”第二号札所(参拜点),位于和歌之浦海湾东边的名草山山腹,是眺望和歌之浦海湾景致的绝佳景点,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及参拜者等接踵而至。亦是欣赏早开樱花的绝佳景点。

养翠园

国家指定文物(名胜类)

庭园由纪州藩第10任藩主德川治宝所建,自文政元年(公元1818年)开工,耗时约8年才建成,为“池泉回游式”大名(大名同藩主)庭园。庭园借和歌之浦海湾及高津子山的自然景观为背景,设计得十分巧妙。将海水引至庭园的“潮入池”在全国也实属罕见。水面上还建有三之桥、太鼓桥,据传此布置是模仿中国著名名胜西湖的景观而设计的。

水轩堤坝

和歌山县指定文物(历史遗址类)

筑造于江户时代后半期(18世纪后半叶)的海滨堤坝。南北长约1公里,建有石堤和土坝,现被松林和砂丘所覆盖。关于筑造堤坝的目的,历史文献中尚未发现相关记载,但有人认为,可能是为保护与和歌之浦海湾一体构成景点的“吹上地”名胜区、以及纪州藩主别墅所在的西滨地区的景观而建的。

琴之浦温山庄

国家重要文物

 

琴之浦温山庄庭园

国家级名胜

琴之浦温山庄庭园建于大正(1912-1926年)初期至昭和(1926-1989年)初期,由当时活跃于大阪的企业家新田长次郎先生建造,是一座具有近代风格的庭园。占地面积约46,000平米,在宽阔的园内建有“主屋”、“滨座敷(面向大海的日式客厅)”、“茶室”等建筑物,均被认定为国家重要文物。“主屋”东西两侧都是池塘,利用与大海相望的地理优势引入海水,因此池水水位会随着海潮涨落而变化,故此类池塘形式被称为“潮入”式。园内还有叫作“矢之岛”的小山,它使庭园的景色更为丰富有趣。

御所之芝

熊野参拜道之一“纪伊路”沿线名胜―藤代塔下王子神社遗址
国家级历史遗址

自平安时代以来,上皇(退位的天皇)与法皇(退位后出家为僧的天皇)亲临并参拜熊野神社有100余次,此地为上皇和法皇中途停驾休歇的地点,故被称为“御所之芝”(“芝”指草坪)。
关于此地绝佳景致的描述可见于建仁元年(公元1201年)随同后鸟羽上皇前往熊野的藤原定家所著《御幸记》以及出版于江户时代的《纪伊国名所图会》。自古代至近世纪,此地一直被誉为“熊野参拜道最佳绝景”。

长保寺

国宝/国家重要文物

 

和歌山藩主德川家墓地

国家级历史遗址

长保寺在一条天皇的敕令下于长保2年(公元1000年)建造,其中“本堂”(建于1311年)、多宝塔(建于1357年)、大门(建于1388年)被认定为国宝(国家最重要文物),而镇守堂(建于1295年)则被认定为国家重要文物。江户时代(1666年),长保寺被第一代纪州藩主德川赖宣指定为“菩提寺”(受委托管理家族墓地的佛寺),经过不断完善,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藩主家族墓地。历代藩主墓都在寺内,但后升为幕府将军的第五代藩主德川吉宗(幕府第八代将军)、第十三代藩主德川庆福(后改名为家茂,幕府第十四代将军)除外。

藤白坂

熊野参拜道之一“纪伊路“
国家级历史遗址

藤白坂自古便与许多历史人物和故事有缘,如飞鸟时代(592-710年)年仅19岁就英年早逝的有间皇子、平安时代(794-1192年)宫廷画师巨势金冈的“笔捨松”、德川赖宣指令制成“砚石”等故事。自江户时代,此路段上每隔1丁(约109米)设有“丁石地藏”,保佑着拜访此处的参拜者。

藤白神社

熊野参拜道之一“纪伊路”-藤白王子神社遗址
国家级历史遗址

在分布于熊野参拜道沿线的众多“王子社”神社当中,藤白王子神社被列为规格高于其他王子社的“五体王子”之一。自古以来,此地作为进入熊野圣地的门口而受到重视。平安时代(794-1192年),从熊野迁来的铃木氏一族以此地为据点向全国推广“熊野信仰”。留存于社内的“熊野三山本地佛”是平安时代末期之作,其独特造型将“神佛习合(日本特有的神道信仰与佛教融合的信仰形式)”的信仰形态流传至今。

Page Top